减肥调查报告

时间:2024-05-22 23:10:23
减肥调查报告

减肥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减肥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减肥调查报告1

一、调查对象 集美大学在校大学生125名,分别是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轮机学院、政法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各随机选取25名同学。

二、调查方式 我们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轮机学院、政法学院以及工程技术学院发放问卷,当天发放,当天收回,发放125份,收回125份,有效率为100%。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13日

四、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针对大学生的减肥意向、减肥原因、减肥方式、对减肥和健康关系的认识等方面,问卷共向大学生提出了15个问题

五、调查结果

1、大学生普遍存在减肥事实

我们此次的调查中,其中有男生58名,女生67名。接受调查的人群还是较为普遍的存在减肥行为(参见图1)。有减肥意向或减肥行为的同学占了56.8%,这就意味着超过了半数的同学投身于减肥事业之中。另外,有66%的同学周围有人正在减肥,正好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减肥还是热衷的。

2、大学生减肥原因

大学生减肥的原因,因为审美追求而减肥的占据了69.01%,成为了减肥的最大原因。其实这部分人减肥并不是因为身体肥胖给他们带来了健康上的困扰,主要是出于个人对美的追求。

同时,另一个方面也是社会上“以瘦为美”的风气,尤其是在明星大肆宣扬骨感美的好处,造成了这部分人虽然不胖,但仍觉得自己胖,刻意要减肥。这些人对肥胖的关注,主要是从美学观点出发,关注的是身体局部的感官美和形体美。因此当他们在减肥的时候,就不太关注甚至是忽略体重对健康的影响。大部分主动减肥的人都是为了美,而事实上,肥胖的真实身份是疾病:第一,它有明确的诊断标准,那么减肥就不是“想不想”,而是“该不该”;第二,它对健康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对外表的影响,那么减肥的方式就应当恰当、健康、有效。

3、运动和节食是减肥的热门方式

关于选择哪种方式减肥(参见图3.1),54.93%的人会选择运动减肥,26.76%则倾向于选择节食减肥,也有11.27%选择了其他,比如瑜伽。另外的中医针灸和药物减肥两种方式只占了小部分的比例,运动和节食成为了大学生最主要的减肥方式。我们针对这两种减肥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减肥过程中有存在不当,影响着自身健康。

根据我们的统计(参见图3.2) ,大部分人的运动时间集中在1小时内和1-2小时这两个时间段,二者分别占了51%和46%。专业人员的研究表明,运动减肥因人而异,运动时间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起到减肥的作用。青年人普遍的能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个别可以尝试高等强度的运动。减肥每次的运动持续时间最好在30分钟-1小时之间,不然很难起到减肥的作用。减肥做运动最忌讳是,每次运动5分钟或是更短时间之后,就中途停止或是休息,然后再运动,这样运动多长时间都不会有效果,每次运动至少要在30分钟以上。如果是有心脏病等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建议和医生沟通过,再决定是否做运动,做何运动,否则损害了身体健康,得不偿失。

针对大学生节食减肥程度的调查(参见图3.3),有64%的学生选择了将食物摄入量控制在平时的50%-70%,而其他的各种程度都有学生选择。出于对健康的考虑,建议减肥时减少的食量,最多不能超过原来未减肥时食量的一半,最后形成以减肥时期的食量为正常食量,并长期坚持。超过这个正常的比例,就属于在危害自身的健康,会打乱身体的代谢过程,造成内分泌紊乱。

值得一提的是,减肥人群在减肥期间坚持吃早餐,这种行为是理性、养生、健康的。

4、大学生有减肥必要的在于少数

参照国家身高体重健康标准,我们对有过减肥经历或有减肥想法的人进行了身体健康状态的对照,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正常或者是较低,甚至出现了营养不良的人。换言之,大部分的减肥人士并没有减肥需要。由此我们可知现在的大学生将肥胖等同于体重大,过分的把注意力放在体重上,这其实就是认知错误。他们往往通过称体重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而忽略了自身身体的成分构成以及体型特点,例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体内的脂肪含量等等。正因如此,许多大学生减肥的目的并非是以自身的健康为出发点,而是为了“苗条美”,为了审美追求跟着减肥这股风。其中,尤以女大学生更为严重。

不难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有减肥的想法和欲望。肥胖固然会对给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过于消瘦也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为了减肥而拼命节食更是不可取的,容易造成身体的衰竭,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根据我们的调查,减肥过的女生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并且所有参加调查的女生中并未出现较重或者是超重的情况,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减肥。

六、调查总结

1、减肥在大学校园中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大学生对于减肥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误区,在减肥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方式。例如过量运动,节食过度,或是追求快速减肥。

2、多数人不以健康为出发点进行减肥,对于减肥认识盲目性很强,存在着胖或不胖都要减肥。

3、减肥人群则集中为女大学生,她们容易受到减肥广告或者是媒体鼓吹的骨感美女的影响,认为自己的身材已经到了胖的程度而加入了减肥行列。

减肥调查报告2

被调查者(单纯性肥胖):国外1500人国内34634人

年龄:20-30岁6530人30-48岁23102人其他年龄段860人

最近减肥时间:xx年年-20xx年(60%出现中途间断或更改其他减肥产品现象)

用于购买减肥产品的消费指数:780-3450元/1年/1人(不含手术费)

一减肥药类13种品牌服用人数7845人

曲美减肥胶囊(1694人)丽姿减肥胶囊(1871人)澳曲轻(1531人)9块9减肥套装(128人)博凯减肥乐(28人)轻婷减肥胶囊(102人)名模一号减肥胶囊(556人)沙琪减肥胶囊(91)赛尼可(622人)康丽源减肥胶囊(329人)排油素减肥胶囊(156人)吸油基减肥胶囊(132人)维婷减肥胶囊(43人)其他品牌减肥药(562人)

认为减肥效果较好,能快速减肥的产品排名前七位

1,曲美减肥胶囊

2,丽姿减肥胶囊

3,澳曲轻

4,名模一号减肥胶囊

5,排油素减肥胶囊

6,赛尼可

7,康丽源减肥胶囊

消费者对减肥药类的评价

25%的人减肥成功,减轻体重10-20斤,身体基本正常。21%的人停药后体重反弹。

95%的人认为副作用较大,62%认为价格较高,85%的人在服用后出现如 ……此处隐藏15887个字……消费者并不清楚。三是不断变换产品名称。如“魔变”原名“魔宇”,“全脂燃”原名“美态365”。四是随意修改广告词,夸大功效是减肥保健食品吸引消费者的法宝,90%以上的保健食品广告修改了审批内容。

减肥保健食品中很少有品牌能持续旺销2—3年,许多品牌都是当年拼命打广告,吸引到几十万人就可以赚足了本。据了解,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8月份,“吸油基”代理商每月在重庆市场就投入200万左右的广告费,他们一开始就没有长久打算,基本不赚回头客的钱。减肥食品生产厂家极少直接推销产品,生产商一般以发包形式,找全国代理商,以不超过市场价的2。5折卖给当地代理商,由代理商去负责推广、销售。

在渝、粤、沪、京等地调查发现,法规漏洞过大和监管乏力是导致减肥保健食品市场混乱的主因。业内人士和专家们呼吁,运动式的打击活动虽然立竿见影,但只能治标,需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规范减肥保健食品市场,保证产品品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法规漏洞制造监管空档

20xx年12月31日后,所有的“药健”字批准文号都被取消,保健品从此分流为药品或是食品。“曲美”、“赛尼可”、“澳曲轻”这些以化学药物成分为主的减肥保健品成为了受到严格监管的药品,而以食品为主要成分的减肥保健品则成为了保健食品。但由于一系列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同步调整,减肥保健食品监管出现了大量的法规漏洞。

首先是保健食品概念模糊。刚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把保健食品定义为“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宁光教授认为,“特定保健功能”这一概念模糊,让不法厂家有许多操作空间;减肥保健食品添加中药成分也是一个灰色地带,目前十分普遍。其实中药在加工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其次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减肥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西南政法大学王学辉教授介绍,目前涉及减肥保健食品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很多,有《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以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有的制定时间太早,有的是过渡性法规,互相没有有效衔接,出现空档。如《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抽查不得收费并且允许复检。《食品安全法》则没有对抽查做出规定,于是有些卫生监督部门借机收取抽检费用,甚至规定某些检验项目不得申请复检。而且保健食品在生产领域如何查处,缺乏明确规定。

三是缺乏完善的减肥保健食品检测体系。保健食品没有全国的检测系统,没有信息通报,而对药品企业,每年有三次不重复免费抽检。目前检测一个保健食品费用在300元左右,老百姓不愿花钱,保健食品企业也不送检。

四是药品食品副作用报告制度不健全,导致无法分析减肥保健食品产生的副作用。药品副作用报告制度还在形成中,至于食品的副作用报告尚未纳入视野。

监管乏力让减肥保健食品生产厂家有恃无恐

目前监管减肥保健食品有药监、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药监主要负责注册审批,卫生部门负责处理非法添加,工商部门监管虚假广告。由于多头监管、环节众多,导致管理力度大打折扣,出现“人人都可管、人人管不了”的局面。从今年3月份开始,保健食品审批权划归药监部门,原来属于卫生部门的审批注册权已移交药监部门,但非法添加药物成分查处仍属于卫生部门。

媒体成为最大的监管难点。虚假广告查处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媒体。目前电视台、电台因缺乏监管手段而处于监管空白。报纸因为广告权的买断,保健食品广告审核不严,有的广告擅自篡改审批内容,扩大食品的功能疗效,有的广告甚至未经审批就发布了。鉴于媒体自身的影响,工商部门在查处时往往犯难。

减肥保健食品案件异地执法难。由于减肥保健食品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地方政府一般均持保护态度,异地移交处置难度大。

亟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由于减肥保健食品的过度混乱,各种违规事件不断出现,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导致整个减肥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国家11个部委从今年6月至明年6月,联合开展了以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为五大重点的虚假广告活动。这种运动式的打击行动确实可以很快见效,以重庆为例,经过这段时间的整治后,保健食品广告违规率为44。6%,比去年下降一半以上。重庆市工商局广告监管处处长季平说:“这种运动式的打击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年下半年如何呢,虚假广告可能面临更加强劲的反弹。这是我们非常担忧的。”

业内人士和专家们均建议,要及时总结整治行动中的经验教训,发现其中存在的法规漏洞与监管难点,通过借鉴药品的监管办法,建立起监管的长效机制,才能恢复消费者的信心,真正促进减肥保健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是对涉及减肥保健食品相关的法规要系统性地完善,广告法、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均要修改或完善,并且保持彼此的衔接。以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食品卫生法》,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以法律形式明确各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责,防范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切实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是加强中药研究,规范保健食品市场,以防走极端。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类减肥药毒副作用小、适合国人体质、价位适中,在这种“中药情结”的影响下,针灸、草药贴、火炙等减肥方法也受到青睐。北京大学内分泌专家郭晓蕙教授说,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对中药研究落后,科学性不强,对中药的原理、成分、不良反应要做客观评价。中药讲究药与药的相配,现在过分强调某一味药的作用。国家政策过于宽松,原意想保护祖国医学,但可能把它害了。

三是借鉴药品管理办法,从严整治减肥保健食品市场,防止对减肥药品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位居市场前茅的减肥药品DD太极集团的“曲美”、上海罗氏的“赛尼可”均感到了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来自竞争,而是由于保健食品市场混乱带来的消费者信心危机。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说 ,在庞大的减肥市场中,保健食品和药品均分天下,而目前一些保健食品添加药物成分遭到查处,或服用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对减肥药品本身形成了冲击。专家建议,如果有减肥保健食品在包装上进行药品疗效的虚假宣传,就按制售假药查处,改变现在不能对经销商及分支机构进行处罚、只对广告主处罚的尴尬局面。

四是全国对保健食品整治行动要同步,力度要保持大致均衡。据介绍,重庆经过今年的严厉整顿,目前媒体广告秩序有所好转,但保持的难度非常大。目前重庆打击违规广告的力度大,周边省市不打击或打击力度较轻,许多重庆市场上的内蒙古、山东、东北的销售商,就跑到别的省份做广告去了。因此,市场整顿行动必须按高标准要求在全国同时进行,以避免不良厂商流动作案、规避处罚。

五是建立全国减肥保健食品检测和不良反应申报体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了国家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公告制度。这只是针对已经出现事故的医疗器械,但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和给市场带来损害的远不止造成事故的医疗器械。对于那些没有损害但也没有效果的保健食品及冒充医疗器械的减肥保健品,也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预警和公告制度。

《减肥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