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时间:2024-07-01 14:31:18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瓦尔登湖读后感1

在某种程度上说,《瓦尔登湖》就像是康科德地方志中的动植物篇。诚然,梭罗大半辈子在康科德与瓦尔登湖边度过,始终致力于观察与研究飞禽走兽和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的变化进程。

梭罗不论对红黑蚂蚁大战,还是对灰背隼、红松鼠以及猎狐犬等的描述,总是如此绘声绘色,如此引人入胜,真能够说是旷世罕见的华章。

梭罗在本书中用很大篇幅谈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草木鸟兽的和谐相处有许多精彩片段。

不但如此,他还主张社会内部各族群之间和谐相处。自古以来,北美大陆的主人、原住民是各部落的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到达新大陆后不仅仅肆意残杀无辜的印第安人,使其濒临种族灭绝的境况,而且彻底毁掉了悠久的印第安文化与生活方式,还对印第安人持极端歧视的态度。殊不知,梭罗乃是狷介之士,却反其道而行之。

梭罗在书中谈天说地和纵古览今时,一边立论公允,痛斥时弊。一边又提出不少用心性的批评与推荐,其资料十分广泛,涉及饮食文化、住房建筑、生态环境、学校教育、农贸渔猎等。梭罗诸些举动和言论,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当今中国,到处能够见到人们侵犯生态环境,环境治理成了社会和谐的一大问题,且不论其它生态物种,就说树吧!

树,是我们人类最先的寄托,在树上吃住行,树为我们人类带给了最根本的家园;树能如此,那些其它动植物呢?我想它们生态作用必须也很巨大。那人类还要肆无忌惮的去破坏、杀害们呢?

自然给予人类那么多,人类当予反思,来感恩这地球上最伟大的母亲!

瓦尔登湖读后感2

夜已深,翻开《瓦尔登湖》,重温着这些句子,心中不免再次泛起了涟漪。

梭罗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就像一位窈窕的淑女站在朦胧的雾中,令人无比向往、蠢蠢欲动。书中的句子,总能猝不及防地击中我们的内心深处,或引起强烈共鸣,或引发深度思考,或令人深思向往......

读《瓦尔登湖》,我们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处处蕴含着返璞归真的美丽。他记录了观察与体验大自然最真实的模样,为其赋予了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正是梭罗超越众人所拥有的一切所在。反观如今,充斥着追名逐利、物质要求的时代,恐怕难以找到如此沉淀,专心体味生活意义的仙露琼浆了,让人们的心灵从沉重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回归瓦尔登湖畔那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呼吸自由的空气,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旧梦。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短褐穿结、带月荷锄的人——五柳先生。

梭罗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两人都因厌恶世俗的追名逐利,厌恶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而隐居,都好自然、乐山水、爱流年,梭罗也曾在瓦尔登湖畔“种豆南山下”,两人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隐居时间了,梭罗只隐了两年多,而陶渊明却是藏了半辈子。

其实对山水的偏爱不在于隐居时间的长短,时间只是人们想象与虚构的产物罢了,重要的是心。隐居只是一种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尔登”才是最具意义的。

劳动或创造的目的是与大自然或万事万物进行心灵的联系,这个过程才有意义。作者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厌倦,而是因为他发现,其实所谓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内心贫乏、无法平静,就算环游世界,对你而言也并无差异,瓦尔登湖是你永远找不到世外桃源,是想得而不可得的诗意生活,因为它只会存在于你的心中。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3

苏东坡有言:”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梭罗在《瓦尔登湖》写道:“我想饮更深的水,想去繁星铺底的天河垂钓。”《瓦尔登湖》以思想的斧凿打穿现实的铜墙铁壁,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一扇窗,他无心劝导他人,只真诚地给我们读者抛出一个凭窗遥望的机会。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压缩了地理空间和心灵疆域,喧哗浮躁的风沙早已弥盖了心灵的沉静。梭罗挣脱时空的藩篱,将身心远离尘嚣,追求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找寻一种更诗意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以自然为友,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他崇尚自然,乐于湖水、森林和飞鸟,闲来或在船上吹笛,或在湖边垂钓。

《瓦尔登湖》已出版一百六十多年,而今时代巨变,社会发展迅速,人类世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繁华发达无所不在。然而,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未被人们所遗忘。初读时不知其中诗意的添补,正如徐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读它,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梭罗是一棵树,超脱人世,却在瓦尔登湖的夕阳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都要努力去找寻并坚守内心深处所热爱的生活,终有一天,你历遍的山河会全然化作尘埃,当尘埃已铺满你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见海,愿你也停不下来,心里那泓湖水还在,“那里风清月朗,湖光十色,那里日暮温柔”。

瓦尔登湖读后感4

我已经发现了,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接近!——《瓦尔登湖》独居林中篇

假如我们离开了喧闹的环境,假如我们没有现在物质生活,假如我们丢掉虚伪的善意,假如我们重新活一回。你是否愿意去寻找属于你的那片宁静!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舒适安宁的生活,才是他们的最终的目标,你的奋斗,也都是为了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能够赚上许多的钱,可以过上比别人更好的日子。当然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个社会,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钱了,而是人们已经都没有丧失了最底的道德底线,为了钱,可以去做任何的事情。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瓦尔登湖》那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一个完全乌托邦式的梦,尤其是对于当下的人来说,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心如止水。

《瓦尔登湖》在他的笔下,仿佛拥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仅满足了读者的幻想,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拷问心灵的场所,一个在物欲横流时代里的中流砥柱。梭罗生活在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享受让许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愿沉沦在城市里,以牺牲自由和践踏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代价的。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弊端,并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唤醒沉睡在人们心底的,尚未泯灭的良知,进而改变那种重物质,轻精神的浮夸世风,从而完成一个时代的救赎。

在刚听说《瓦尔登湖》时,以为作者是厌倦世俗生活,选择消极避世,读了之后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了找寻生活的最低成本而自力更生,也因此找到了属于他的生活 ……此处隐藏4725个字……心窍,让我的行为这么规矩?老年人,你可能会说出你能够说出来的最聪明的话——你已经活了七十年了,也有过某种荣誉,可我却听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要我不去遵循你所说的那一套。一代人放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就像离开搁浅的船一样。”

“我在这个星球上已经生活了约莫三十年,还从未听到过我的长辈给我哪怕是只言片语有价值的或诚恳的忠告。他们从未告诉过我什么东西,也许无法告诉我什么中肯的东西。面前摆着的是生活,对我来说是一场在很大程度上未曾体验过的实验;尽管老一辈人对此有过切身的体验,但于我并无助益。要是我拥有什么我自认为有价值的经验的话,那我确信我的前辈导师们对此连提也没有提过。”

上面两段里,梭罗认为老一辈人的经验对于我们后辈来说并无多大裨益,甚至是无用的。似乎有些绝对了。

确实,长辈也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年华老去,只是徒增了几道皱纹罢了,素质和思想觉悟并未有所进步,却倚老卖老,对年轻人指责呵斥,用自认为正确的经验强加给年轻人,近乎专制地统领着下一辈的人生。

但我也觉得或许不能这么绝对,因为还是有很多长者、前辈的修为远高于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比尔盖茨、巴菲特、孔子、孟子的话就没有一点道理和指导意义吗?也许我们需要的是辨别正确与否的能力,并在人生阅历的增长中去选择和确立人生的信条,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己所用。

瓦尔登湖读后感13

我还记得富人和渔夫之间简短但有意义的故事:当渔夫悠闲地享受微风,海浪简单、沉闷、悠闲时,富人教渔夫努力奋斗赚钱,这样有一天他就可以忘记烦恼,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是已经过上这样的生活了吗?渔夫回应道。

某种程度上,比起富人复杂的成功之路,渔夫几乎像个聪明人,找到了通往内心的捷径,简单朴素。仓民离缅甸很远,人员还没配齐。目前大部分人明显选择了致富之路。为了一个明确或模糊的目标,人们不懈努力,不断为所谓的诗意和距离而奋斗,却可能在不经意间迷失在复杂的现实中,无法逃避。

不过梭罗大概能理解渔民的智慧。他选择了独自走这条瓦尔登湖的捷径。湖边的丛林里竖立着一座木头房子,几十块钱,一幅简单生活的画面在《瓦尔登湖》慢慢展开。

在这样简单的`生活中,梭罗试图直接面对生活的本质,违背命运,吸收生活的所有本质,从而彻底摆脱一切不是生活本质的东西,把生活推向死角,过滤到,只留下最基本的元素。所以,他不需要茶和咖啡,不需要黄油、牛奶和鲜肉,所以他不需要用它们来工作,也不需要用蚯蚓来钓梭鱼,然后用梭鱼做诱饵来钓鲈鱼。他的生活就是一年工作三四十天养活自己。那是森林里的第一缕晨光和淡淡的夕阳,鸟儿和松鼠的啁啾,豆田里的自由劳动,朋友们时不时的来访,远离城镇的喧嚣,对邻居的关心,对清澈无底的淡绿色湖泊的热爱和依恋。无论是寒冬的屋内取暖,还是初夏的林中漫步,融入瓦尔登湖都是对简单舒适生活的不羁追求。

当人们谈论金钱时,梭罗断言满足灵魂的需求是没有用的。这大概是一个在追求极简主义的道路上不屑金钱的不羁灵魂;正是这种对金钱的判断,让梭罗避免了重复做富人的错误,以简单的方式追求最不复杂的生活。

生活其实并不复杂。希望你能和梭罗一起在《瓦尔登湖》的岸边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欣赏鸟鸣虫鸣,破冰开湖,共享极简之旅。

瓦尔登湖读后感14

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题记(摘自《瓦尔登湖》第9页)

我认为梭罗在这本书中写出了他对瓦尔登湖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梭罗写了湖边的森林的浓郁、苍翠;写了湖上的鸟叫声的甜美、高亢;写了潜水鸟的活泼与调皮,写了松鼠以及各种动物种种可爱的动作。

我认为梭罗写了人们的贫穷不是别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济,更不是自己在本来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伟大的人用简单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并给自己留下闲暇时间,以用来做伟大的事和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使自己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证明了人类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闲暇,人类可以和自然、和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生活得简单却同样快乐。

梭罗是崇尚自由的。当他从瓦尔登湖到村镇中修鞋却被捕时,可以发现他向往的是美利坚的和平与自由。“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梭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视的东西。并仍能保持自己单纯的、自然的、美好的伟大心灵。并且他有着同样并且他有着同样生活简单,在世人看来卑微而粗俗的人作为访客,这些访客在梭罗看来是渊博的、谨慎而智慧的。

梭罗探索着大自然的美妙与历史,同时从大自然的历史中探求着人类的历史。梭罗从中领悟出自然对人类过错的宽容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忽然变得那么渺小!

最后,梭罗提到“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因为,在梭罗看来,生命永远没有想象中的恶劣。

想了半天,仍未得出合适的名字。小可斗胆向才高八斗的诸位高人求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15

瓦尔登湖已经在枕头边过了快一年,却只翻阅了小半本。它有时候会出现在浴缸边的木头架子里,有时候是在挑窗冰冷的大理石上。无论是夹杂在各种浴液的清香中,还是攀援屋外晦涩的阳光时,都那么默默,不引人注意。

这本书太寂寞,使我不敢沉入到那湖边的风声中,不敢张望那松树小屋下的荫凉。梭罗在那里想要寻找到的生命思考,关于永恒,关于生之意义,关于经济,科技发展,新闻内容之类攀附于物质的追求的鄙夷----于我是有水中月般迷幻的魔力,而现实却赤裸裸得提醒自己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倚靠现代物质文明生存的女子。空有一腔自命不凡,实则一无是处。在精神的虚空和物质的虚空间无奈徘徊又徘徊。

是寂寞在蔓延。

从精神到物质的寂寞。从物质到精神的寂寞。

窘于交流的人,大多喜欢独自思量。梭罗的寂寞因为充满了他的个人智慧显得优游。他独自的倘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用脚度量大地的旅行更为节约,无论时间精力。在他的行走中,体会自然给予的神力。寂寞在他的观察和思考里充盈并变得很有质感,闪烁美的光辉。

我羡慕这样的寂寞。独自漫步在美丽的景色里也曾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丢掉了呢?那些用眼睛,用鼻子,用皮肤感知的季节变换,那些突然涌入内心的对自然的膜拜,那些空无一物却活泼泼思考的日子,那些从现实建树上没有任何意义的快乐,随着什么都不见了呢?

无法拒绝的物质,又无法融合到追求物质中,是很多人感受痛苦的本源吧。

比如穿过那片森林贩卖各地物资的商人们,他们是有确定的商业目标,有追求的商业利润值。在这些数字的指导下,生活也应该是充实忙碌的。无论在梭罗看来,那些人如何脱离了智慧追求无尽的愚蠢。人只有一生,把这一生充满就是快乐的。也许用虚空的思虑,也许用有形的物质。

寂寞来源于无法沉默在虚空的思虑也无法追逐进棱角分明的名利场。

我终将一直寂寞。无论有没有《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