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9 09:21:17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1

读完克拉生教授所著的《阅读的力量》,我有四点感受。

第一、教师要做个读书人。

正如书中所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率先垂范胜过任何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是不大读书的,即使读,也可能是迫于学校的压力,而非心甘情愿。令人欣慰的是,在阅读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加入到快乐阅读的行列中来,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是,我有时对阅读也是存疑的,甚至当我捧着从图书室借来的书翻看时,心里会生出一种罪恶感:别人都在备课、批改作业,你还在看什么《人民文学》、《清明》、《大众电影》等等,你这不是不务正业吗?你不如实实在在改点作业。于是,我又放下手中的书刊,陷入作业本中。其实,我也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看到大家都在砍柴,我就不敢磨刀了。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种从众心理在作祟?大多数老师都不爱读书,就使得这变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也使我的内心常常限入“读还是不读”的挣扎中。看完《阅读的力量》,我对“读还是不读”的认识更为明确了爱读书没有错,我要坚持读下去。只有老师真正热爱书本,言谈举止透露出书卷气,孩子们才会在我们的影响带动下,开启他们的快乐阅读之旅。《阅读的力量》中提到了“全垒打”书籍的概念,就是在有过一次愉快的阅读经历之后,从此爱上阅读。这个概念对于教师阅读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全垒打”书籍,才能让教师真正爱上阅读,把对于电脑、电视和其他事物的兴趣自然转移到书本上,让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须臾不可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值得尝试。

第二、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书中提到,不少教师喜欢做学生“阅读品位的守护者”,我也是这样,而且自认为没错,现在看来这也是有问题的。我到现在都是这样,一看到学生看漫画,看一些浅显的书籍,就觉得生气,六年级的孩子了还在读这么“小儿科”的书,能有什么长进?在读完《阅读的力量》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偏狭,为什么不能读漫画书?为什么不能读青少年浪漫文学?为什么不能迷恋校园小说?为什么我要以自己的阅读爱好代替他们的?回想少年时期,是谁整夜整夜不睡觉看琼瑶、岑凯伦的小说,并幻想自己是书中的主角?是谁对武侠小说爱不释手,一本一本看个没完?我因此误入歧途或是荒废学业了吗?我是不是过于强调读书的意义而忽视了至关重要的趣味性?我过于相信自己的阅读品味了,以为自己喜欢的一定是好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塞给孩子。现在我知道了,漫画书也好,校园小说也好,其他什么书也好,只要在健康可读的范围内,让孩子读好了,我们再不能做越俎代庖的蠢事了。应该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当我们推荐读物给学生的时候,是带有我们的喜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孩子,局限孩子的阅读视野,所以在慎重推荐读物之外,一定要允许孩子自主选择读物,使他们的阅读视野越来越开阔。

第三、教师要摒弃功利性的阅读。

阅读真的是有力量的。当我烦恼的时候,书是最好的朋友,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舒缓了心情;当我浮躁的时候,书是最好的导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当我孤独的时候,书是最佳的伴侣,让我感到生活格外充实。我爱书,但我知道书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爱读书,语文成绩就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种情况,孩子很爱看书,可是错别字还是挺多,文章写得也不怎么好,套用书上的话。阅读与语文能力之间的正相关在他身上没有体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不能急,也许孩子读的时间还不够长,也许读的还比较浅,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孩子正在路上,步履蹒跚,我们只需要投之以赞许的目光,这便够了。至于成绩,暂时忘了他,就算孩子成绩一直没有提高也没关系,相信爱读书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会带着善良的心、博大的胸襟走上宽广的人生路。所以,真正快乐的阅读一定是不带有功利性的,这也就为什么阅读不需要奖赏的原因。唯有摒弃了功利性的阅读,才能真正拉开快乐阅读的序幕。

第四、教师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教师必须明确,课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道理大家都懂,但落实起来很不容易。所以课堂上就会出现抱着课文不放,一堂课上个三五课时仍意犹未尽的情况,我也不例外。一个有些尴尬的局面就产生了:一方面老师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却不留给孩子阅读的时空,可怜的孩子只好望书兴叹。那么可不可以使教学更加高效,从而节约出时空给孩子阅读呢?当然可以,但需要老师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有高超的水平支撑,否则就没有闪转腾挪的余地。理念是最重要的,我校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读书问题的调查,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没有时间读书,因为作业太多了。这就说明教师的理念转变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当理念明确之后,还需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切实提高自身素养,使课堂教学务实高效起来,把多余的时间还给孩子,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希望我从《阅读的力量》中得到“力量”,让这种“力量”感染学生,推动孩子的“越读”。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2

《阅读的力量》这是一本由枯燥数据和生动结论相结合的书。作者极力想证明的是自由阅读的重要性。FVR就是无压力阅读,为了兴趣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不必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FVR不仅仅对学习母语有帮助,也是让外语能力登峰造极的方法。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阅读是唯一的办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进语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写的方法”。

《阅读的力量》中提到,直接教学是两种程序的组合:技能培养,刻意学习一种规则、词义或拼写,然后让这个规则变成一种“自动化”的输出过程;纠正错误,当错误被改正时,老师就希望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对规则、词义或拼写的知识都应该被改正过来。这不正是我在过去词语听写这一环节所采用的方法并期望得到的结果吗?尔后,读了克拉生例举的许多反对直接教学的事例后,我才终于明白,学生在听写环节的“糟糕表现”是因为我的愚蠢,而非他们态度不认真。

“传统的语文教学仅是测验,而这种测验方式只能让在书香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顺利通过,而那些不幸生长在图书资源不足的环境中的孩子则会失败。”细细一想,不就是这样吗?那些在听写中每次能拿全分的学生态度确实认真,然而他们花在记忆词语的时间却明显比其他人少,而这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显然比其他人多得多。曾记得我以往教过学生的一件事,班级里语文成绩最好的一位同学,肯定不是学习最认真刻苦的,但却一定是班里阅读最多的一位学生。另有一名学生,曾经因为听写不出,单独就一篇课文中的词语准 ……此处隐藏9296个字……家长们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从而构成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经典,做一个有根的人!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13

20xx年,全民阅读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为推进国民阅读单独辟版论述,阅读成为国家战略层面上的考虑;有一段时间,有一篇印度工程师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帖子红遍了朋友圈,其实,如果没有这林林总总关于阅读的信息,也许你还未曾注意到阅读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阿兰德波顿有一个著名的回答:读书无用,但仍要读。不过,日本作家斋藤孝未必认同这个回答的前半部分。《阅读的力量》这本书就是他的回答。

作为一名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斋藤孝似乎并不满足授人以鱼,更加乐于授人以渔。曾经以阅读能力强的给世界他国留下印象的日本,如今,阅读也已经成为一种式微的活动,斋藤孝教授不仅仅致力于教授学生,更致力于推进日本国民掌握阅读的能力,并且重建这一日本软实力资本。

其实,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斋藤孝教授的方法论同样可以通用于我们的读者。如果简单的概括这本关于阅读学的书的话,书里只是讲了两个问题,前者就是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后者是如何习得这项有用的技能。阿兰德波顿并非实用派的作家,从哲学和文学的意义上来讲,笔者当然更喜欢这一具有美学意义的回答,但是事实上,读书的确就像斋藤孝教授告诉我们的读书的确有用。

读书架构了你的人格,塑造了你的人格,读书培养你的学习能力,读书还可锻炼交际能力,甚至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项公文的处理,每一项新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读书怎么可能没用呢?当然,在眼下这个浮躁的氛围里,读书当然不可能为你赚钱,还有可能从你兜里掏钱以购置读书的必要工具书,也不可能读书破万卷就会有人称你为成功人士。如果以当下的物质成败来论读书的力量,读书不但无力量,还可能消耗力量。

无独有偶,笔者前一阵正好看到一篇名为《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已经50岁了,他现在在干嘛?》的文章,那个当年被耻笑、痛斥的北大才子陆步轩,在岁月的沉淀下,已经坚实有力的回击了当年加在他身上的凄风冷雨。如今他建立了土猪肉第一品牌,和他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售超过10亿,还出版了自己的书,并将自己的土猪品牌推向了互联网,上线天猫旗舰店。或许,这个例子可以有力的回击读书无用论,即便是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读书亦不是无用之事。

不管有无用处,读书一旦变成了习惯,就如同吃喝拉撒睡一样正常和必要。读书的人总会读书,已经无需考虑 有没有用。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的是,虽然读书,但是我会读一本书吗?在这本书里,斋藤孝教授用了大量篇幅去讲解如何去阅读一本书。

由浅入深,由感兴趣的到不感兴趣的,由那些紧张轻松的到深沉厚重的,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斋藤孝列出的文库本图书和50册知识新书两个锻炼目标,在中国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参照坐标,不过根据他书里对这些书的分析,笔者觉得我们可能读一些名著经典合集以及一些技能性强的科普读物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很喜欢斋藤孝教授的比喻读书是一种体育运动。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的时候,为了美为了健康能够坚持的体育运动,在精神的世界里,可以等量替换成,读书是精神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这项运动,一天两天不见成效,天长日久将受益无穷。

读书有用,也要读书。读书之前如果能读一读有关读书的书,那再好不过。这本《阅读的力量》以逻辑性、实用性、知识含量大取胜,绝不像它看起来那般轻薄。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14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大林和小林》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张天翼,我国著名的作家。

大林和小林》让我知道了很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首先我知道了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钱才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不能因为父母有钱而不劳动。比如大林,他爸爸叭哈很有钱,他身后有两百个仆人,大林每天只有两件事,吃饭和睡觉。所以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后死在了富翁岛。而小林就让我很敬佩,他和乔乔那么小就要赚钱养家,十几岁当火车司机,还要种田。我在小林身上看到了四个字:勤、乐、善、美。

然后我还知道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象大林的爸爸叭哈不知道怎么教小孩,他对大林说什么事情都要仆人做,他以为这样是对大林好,结果却害了他一生,让大林成长成一个没用的人。

这本书教给我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使我一生享用。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15

再一次翻开它,我已经又长大了半岁。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吧,我看见的《安妮日记》已经不一样了。

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凡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暗淡无光的密室里,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惨淡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安妮,她还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只是最终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从安妮的这些日记中,战争的残酷无情已经败露无疑。

这并不是安妮一个人的日记,这是二战时期千千万万犹太人的心声。当时的犹太人,可以说为了怎样给他们设计刑法,德国的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成傻子了。安妮和其他犹太人一样,渴望自由。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觉得这本日记不仅是在诉说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战争的痛苦。法西斯,这个曾经夺取几百万犹太人生命的词;元首,这个曾经让千千万万德国人感到耻辱的名字!战争不仅能使每个人心惊肉跳,让任何一个人可能死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将美好的和平毁于一旦!

我真的希望,不论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要再出现战争这个字眼儿。只有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和平相处,人类才会有大发展。如果地球真的分裂成了几块,只要人类的心还接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但是,人类的心如果被战争隔开了,那就真的没希望了。就像的通天塔传说,只要人类没有了和平与团结,就算通天塔真的建成了,也会轰然倒塌。所以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

希望大家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